新聞網訊(通訊員沈仕雄)近期,經濟與管理學院張三保副教授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志學教授等合作完成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0》正式出爐。報告評估了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7大區域、9大區域戰略/倡議的營商環境,比較了“全國整體”和“不同區域”的營商環境,還形成了31份分省報告,就下一步“如何積極推動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出了詳細、具體的建議。
“本項工作完成於新冠疫情最肆虐的時段,那時我們雖地處湖北和北京,但彼此精誠合作、互相勉勵,以勤奮甚至忘我工作克服內心的不安。”張三保表示,“我們期待本研究能助力疫後重振和‘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併為宏微觀連接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這份報告將“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營商環境建設的4個方面“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律政策環境、人文環境”確定為一級指標;在此基礎上,參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並吸納多個國內外主流評價體系的相關指標,分別形成了“融資、創新、競爭公平、資源獲取和市場中介”“政府效率、政府廉潔與政府關懷”“政策透明、司法公正”“對外開放、社會信用”等12個二級指標。基於在《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所反映的次數,確定各二級指標的權重,並加總獲得一級指標權重。最後,基於既有參照指標體系和數據可獲得性,確定了24項三級指標。由此,構建出中國大陸省份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發現:
-各省營商環境呈現層次化特徵,子環境的均衡度存在較大差異。
-營商環境可分為7個等級,處於中等和落後兩檔的省份最為集中,數量佔了1/2強。
-全國營商環境的指數排名前十強為: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江蘇、重慶、浙江、安徽、山東、貴州。
-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簡單等同於營商環境水平,一些省份的營商環境排名與地理稟賦或者行政級別不匹配。
-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分屬中等和落後檔,東北三省亟待改善營商環境。
-部分省份“子環境均衡度”與“整體營商環境”嚴重倒掛。
-不同區域的營商環境差異顯著:華東地區遙遙領先,西南、華北、華南跟隨其後,這四個地區高於全國均值;華中、東北和西北則低於全國均值。
-九大區域發展戰略之間的營商環境均衡不一:一半區域營商環境高於全國均值。
政策建議:
-省級政府可對照得分與排名,採取針對性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北京、上海、廣東和四川繼續深化改革,持續引領。
-浙江、安徽和貴州,保持整體優勢的同時,着力補齊短板。
-整體排名靠後的省份,可聚力優化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首先提升整體水平。
-省份間應形成互動學習機制,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推進高質量發展。
報告鏈接:
//ems.whu.edu.cn/info/1587/19845.htm
(編輯:付曉歌)